美文示范
广西平果:改革开放“炼就”革命老区新传奇
博业体育官方网站
中新网长沙10月28日电 (付敬懿)“马达加斯加十分重视杂交水稻推广种植工作,今天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和被尊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非常值得推介。”10月28日,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中非日报》社长许自树参观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后表示,希望此行能在长沙寻求到杂交水稻合作的新机遇,为马达加斯加重回“非洲粮仓”贡献力量。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位于长沙市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及以其为依托成立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科研机构,创始人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该中心以杂交水稻育种为重点,进行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选育及各类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和杂交水稻示范推广等。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初,经典遗传学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美国、日本等都认为不仅优势不强而且制种是无解难题,进而放弃了研究,杂交水稻成为谁都不敢轻易触碰的世界难题。1964年,袁隆平便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完成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实现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
“当时的袁隆平只是一名普通青年教师,却以敢为人先、敢于‘碰硬’的勇气发起向经典遗传学的挑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师黄大辉表示,杂交水稻在国内已推广100多亿亩,增产10亿吨,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杂交水稻已在70多个国家试种和推广,10个国家实现商业化应用,年均推广面积1.2亿亩以上。
在长沙市浏阳河东岸有一座建筑,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将中国千年的稻作文化和“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便是国内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在这座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中,三大基本陈列分别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博业体育官方网站
有的野猪是闯入城镇的,也有的野猪“从天而降”。近日,在云南昭通永善县墨翰乡花园村,中午12时多,有女子在公路上驾车,突然有6头野猪从100多米高的悬崖上摔落到公路上,当场死亡4头,1头伤势过重死亡,1头伤势较轻,窜入附近山林中。当地随后对5头野猪尸体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并组织乡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开展防范野猪宣传。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随着近些年来保护取得成效,野猪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栖息地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区域重合的越来越多。一些省份也确实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而且致害的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致害的情况,局域的发生还是主要的。我国目前有26个省份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比如说陕西、山西、福建、广东、河北、浙江、宁夏、四川、安徽等省份,它都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但是每个省份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广东省共有122个行政县,但是野猪致害严重的有肇庆的广宁、封开,还有韶关的南雄、始兴,清远的阳山、英德等20个县。另外野猪致害在农村主要是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等,在城乡接合部主要是威胁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野猪在全世界有二十几个亚种,我国的野猪可以分为华北亚种、东北亚种、华南亚种、青藏亚种等,但是目前关于野猪的亚种划分,学界也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博业体育官方网站,有28个省份有野猪的分布,不同地区野猪的特点习性大同小异,它们都是杂食动物,食性比较广泛,喜群居,性格凶猛,繁殖力强。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近些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系列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野猪因为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它的种群数量也快速增长。另外野猪也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缺乏野猪的天敌,比如说虎豹豺狼等等,导致野猪的数量因缺乏天敌的控制而增长较快。另外人为干扰的强度现在也降低了,较适宜它生存的环境也扩大了,为野猪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野猪非常凶猛,大的野猪体重能达到数百斤;野猪皮糙肉厚,尤其是大公猪长有獠牙,为了自身安全,敢于和猛兽搏斗。在野外活动、城乡接合部偶遇野猪的时候,三个人徒手根本就不是野猪的对手。碰到野猪后应当尽快逃跑,或者是躲到障碍物后,不要尝试和野猪搏斗。另外可以报警或者报告林草部门,请护农狩猎队来处理。另外野猪主要是晨昏活动和夜间活动,这个时间点要注意防范。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各地进行野猪的致害防控,招募专业的护农狩猎队伍,经过法律法规、专业的培训、安全教育以后,才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致害的野猪捕猎。但是不能到自然保护区猎捕,也不能在禁猎区和禁猎期猎捕,这种集中捕猎的方式在野猪致害严重地区是可以尝试的,但是难在缺乏高效经济的猎捕方式。使用枪猎效率较高,但是获得枪支较难,而且一定要遵守我国枪支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具有可行性的主要是犬猎,但成本较高,目前像陕西省探索采用培育杂交的猎犬,成本大为降低,可以推广。
野猪以前是“三有”动物,但是目前已经不是“三有”动物了,但也不意味着它就能随意猎捕。如果它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名录,仍然需要按照猎捕管理规定执行;即使没有列入地方重点保护名录,也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不能用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不允许采取的那些狩猎方式来进行狩猎,例如下毒、用猎套等,在这些方面要依法依规。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早前的试点在主动防控、致害补偿保险、致害严重地区适当猎捕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实际问题。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林草局等15部门共同发布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的防控的工作方案,既要做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又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